欢迎访问陕西葡萄网!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农业知识
樱桃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
  • 发布时间: 2018-06-07 11:37:51
  • 作者: admin
  • 来源: 本站
  • 阅读: 440

史贺奎,杜相堂,张承胤,吴秀梅

(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果品办公室,北京,平谷101200)


  樱桃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(细菌性穿孔病)、枝干(细菌性流胶病)、根部(根癌病),常潜伏在侵染组织内连年发病。果农由于对樱桃细菌性病害认识不清、重视不够、药剂选择不对路、防治方法和时期不对应等原因,常造成减产、死树和减收。现将其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,供参考。

  1、发病特点

  1.1细菌性穿孔病

 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,同时也为害枝梢、果实。发病初期表现为水渍状半透明淡褐色小病斑,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,周围带有浅黄色晕圈,病斑边缘陆续出现裂纹。天气潮湿时,在叶片病斑背面常出现黄白色黏质状的菌脓。病斑脱落后形成孔洞。

  病菌主要在落叶和侵染的枝梢上越冬。来年春季,抽梢展叶时菌脓溢出,通过风雨、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,经叶片气孔或枝梢、果实皮孔侵入为害。每年5月后,进入迅速侵染期,雨季后半期为发病高峰。发病严重时,造成提前落叶,花芽分化数量和质量下降,影响树势和来年产量。

  1.2细菌性流胶病

  流胶病是樱桃树大型枝干上常发生的主要病害。该病主要在主干、中心干、主枝、大型枝组部位发生,以皮孔、伤口、虫孔、裂缝、冻伤处、日灼处、芽基为中心侵染和发病,流出无色或浅褐色半透明胶质物。春季,随着气温上升,从萌芽期开始进入快速侵染时期。侵染枝干组织的病菌,在适宜条件下继续蔓延,一旦病菌穿透皮层进入木质部,便形成块状病斑,造成病部枝干枯死。

  1.3根癌病

 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和主根基部,有时也发生在侧根上,形成大小不一、形状不规则的肿瘤。开始是白色,表面较光滑;进一步发展为深褐色,表面凹凸不平,呈菜花状。根癌病菌一般在肿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,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,病菌混入土中,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1年以上。感病后的樱桃树生长缓慢,结果能力下降,树势衰弱直至死亡。

  2、发病原因

  樱桃细菌性病害发病原因较多,如土壤黏重、施氮肥过多、缺钙、缺磷、缺硅酸、缺钾、树势衰弱、果园密闭、枝条徒长、干旱、积涝、低温、风雨、冰雹、人为伤口(修剪、刮树皮、拉技、扭梢、摘心、翻土)、冻害、日灼、虫伤、线虫传播、重茬育苗和建园、带病苗木和接穗引入等,均可导致樱桃细菌性病害的侵染蔓延。

  3、防治技术

  3.1严控传播源头

  加强樱桃苗木、接穗检疫,杜绝引进带有细菌性病原的活体材料。

  栽植和嫁接前,严格对苗木和接穗进行消毒,可用0.5%硫酸铜液浸5min或1%生石灰液浸2min或33.3%必绿2号(喹啉铜)500倍液浸min。建园时栽植密度要合理,保证全园通风透光良好。

  3.2加强土肥水管理

  增施优质发酵腐熟有机肥,避免偏施氮肥,避免使用除草剂,果园采用生草、割草、覆草方法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均衡土壤养分供应,以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能力。同时要均衡调控水分,完善排灌系统,根据樱桃生长需水规律,干旱及时浇水,雨季及时排水,保持水分合理供应。

  3.3合理修剪

  冬剪时注意疏除直立枝、乱层枝、密生枝、下垂枝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;彻底清除枯枝、落叶、残果,减少越冬菌源数量。及时夏剪,疏除无空间的徒长梢、直立梢、密生梢;保留的长梢、旺梢及时摘心,改善光照,降低养分消耗,提高抗病能力和花芽质量。

  3.4及时涂白

  落叶后,于11月上旬及时对主干、中心干、主枝均匀涂抹浓石灰液,可显著减轻冻伤、日灼、流胶的发生。涂白剂的配比为:水30份、生石灰8份、食盐0.5份、植物油0.3份。

  3.5精准用药

  萌芽前(花芽膨大期),全园均匀喷布氢氧化铜 1000倍液或锌铜石灰液。锌铜石灰液的配比为:硫酸铜0.3份、硫酸锌0.7份、生石灰3份、水240份。

  落花后,及时查找流胶部位,涂抹72%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或21%过氧乙酸100倍液。

  5-6月份,交替选用72%农用链霉素5000~6000倍液(稀释倍数小于5000时,有药害风险)或21%过氧乙酸600倍液或33.3%必绿2号(喹啉铜)2000倍液或20%龙克菌(噻菌铜)600倍液。

  生长季节,查找生长弱的病树,扒开根颈周围土壤,露出主根,检查有无肿瘤。如果有,及时切除销毁,并用0.5%硫酸铜溶液或33.3%喹啉铜500倍液灌根消毒,晾哂1天后封土。

  夏季高温用药时,为避免发生药害,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喷药。

 

——《山西果树》2013.1期 P27-28


在线咨询
扫一扫,关注我们